(记者 柏雪 通讯员 石殿军 摄影报道)夜幕下,潘集区芦集镇政府所在的十字街,一盏盏路灯如星辰般亮起,为晚归行人、休闲居民铺就了一条温暖光带。可谁能想到,一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——灯泡损坏、灯杆歪斜、线路老化,故障路灯维修迟缓,昏暗道路上的出行隐患成了居民心头的“堵点”。
群众的急难愁盼,就是党组织发力的重点。芦集镇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将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工作内容,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。
依托镇领导干部践行“为民办实事”宗旨的工作机制,镇党委在接到居民关于路灯问题的反馈后,迅速启动“收集—评估—派单—领办—问效”的规范化办理流程。这一流程的动态管理和高效运转,使得问题迅速转化为镇综合执法大队的“紧急任务”。该大队更是誓言做到“小修不过夜、中修不超两天”,使得平均修复时间缩短了70%以上。“速度之快,令人难以置信!”看到自己反映的路灯闪烁问题,3个小时就有维修人员到场解决,村民李先生惊叹不已。截至目前,街道上的132盏路灯均已焕然一新,重放光彩。
面对路灯“分布广泛、数量众多”的难题,单靠行政力量难以解决。镇党委在推进“服务下基层”的同时,也激发了群众自治的活力,成立了快速维修小队,整合了村级网格员、专业电工、电力部门及第三方资源,构建了一支机动高效的维修队伍;并动员群众力量,招募党员和热心村民担任“光明卫士”,组成志愿者巡查队;此外,镇机关干部与街面商户结对,实施“门前包保”责任制,鼓励商户参与家门口路灯和环境卫生的维护,构建了“邻里守望”的治理模式。这些措施充分展现了在党的引领下,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效能。
如今,随着芦集镇街道路面沥青铺设、“开窗破网”畅通生命通道、门店牌面更新等一系列民生实事的实施,整体生活环境显著提升,交通事故与治安警情也大幅下降。“以前晚上出门总担心看不清路,现在路上亮堂堂的,心里特别踏实!”村民们朴实的话语,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最真实的体现。
下一步,芦集镇党委将继续以“小路灯”照亮“大民生”为起点,持续聚焦百姓关切,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为民服务体系,让幸福在群众心坎上不断“增值”,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