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獻惠民生 初心結碩果
——記淮南市優秀黨務工作者、謝家集街道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、居委會主任趙澤旭
謝家集區謝家集街道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、居委會主任趙澤旭常說:“社區是黨聯系群眾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我的工作就是要讓黨的陽光照亮每一戶家門。”她以“小巷總理”的執著與擔當,十余載扎根基層,將青春汗水灑向社區治理一線,以民生溫度丈量服務深度。
深耕黨建“責任田”,激活基層“紅細胞”
作為社區書記,趙澤旭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,以“理論鑄魂、陣地強基、機制創新”為抓手,推動基層黨建從“有形覆蓋”向“有效覆蓋”深化。針對社區黨員“老齡化”現象嚴重,她就用自己的“大白話”解讀“大政策”,并開展了送學上門活動,為轄區行動不便的居民送去各類書籍共計500余本。她組織黨員赴淮南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、壽縣小甸集特支紀念館開展“行走的黨課”,通過重溫入黨誓詞、講述紅色故事,讓理論學習從“紙面”走向“心間”。
面對老舊小區治理難題,趙澤旭以“黨建+網格”為突破口,構建“社區黨總支—網格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四級組織體系,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,實現“小事不出樓棟,大事不出網格”。在謝二東村小區,推動黨支部與物業公司合作,設立“黨員先鋒崗”,解決民生問題47件,居民的滿意度大幅提升。在去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,她牽頭收集建議32條,其中“增設非機動車集中充電棚”“建立樓道雜物定期清理機制”等18條建議落地見效,形成“黨員帶頭干、群眾跟著干”的良好局面,花園社區獲評“淮南市文明社區”。
甘當群眾“貼心人”,破解治理“千千結”
用腳步丈量民情,用實干回應民需,讓社區成為群眾“放心窩”“幸福家”。2024年,趙澤旭協調“一小碗”食堂打造“花園暖心食堂”,食堂推出的10元家常菜套餐深受老年人青睞。截至目前,食堂累計送出“愛心餐”130余份,最遠的一戶要繞三條街,但她從沒耽誤過任何一位老年人的飯點。
針對社區困難群體,她建立“1+N”結對幫扶機制,每名黨員聯系3—5戶困難家庭,提供“定制化”服務,為2名殘疾兒童辦理孤兒救助,協調志愿者每月上門開展心理輔導;聯合社區衛生服務站,為6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,開展“家庭醫生簽約”服務,覆蓋率達100%;設立“物業接待日”,每周三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坐班接訪,近三年累計調解矛盾糾紛76起,成功率達98%,被居民稱為“社區和事佬”。她始終堅守廉潔自律底線,嚴格執行“四議兩公開”制度,大到社區項目建設,小到慰問物資發放,全部公示公開,主動接受群眾監督。
厚植文化“滋養土”,共筑家園“精神巢”
趙澤旭深知文化是社區治理的“靈魂”,她始終將文化建設作為凝聚民心、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她邀請老黨員、老教師、退役軍人擔任“主講人”,講述社區變遷史、紅色奮斗史、鄰里溫情故事,累計開展活動18場,吸引300余人次參與,讓“老故事”煥發“新活力”。為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,她牽頭組建“太極文藝隊”“金色舞蹈隊”等5支文化自治隊伍,常態化開展舞蹈展演、書法展示、科普宣傳等活動。在傳統節日期間,組織“我們的節日”主題活動22場,涵蓋端午包粽子、中秋睦鄰宴、重陽敬老禮等,形成“周周有活動、月月有主題”的文化氛圍。
趙澤旭推動改造閑置用房建成謝二東村小區黨群驛站,為居民群眾和戶外工作者提供暖心服務。并將驛站與小區三方議事會、居民議事會等制度有機結合,為居民開展紅色活動、居民協商議事、生活服務和休閑娛樂提供場所。驛站建成以來,共召開議事會41次,協商解決小區熱點問題35件。如今的花園社區,文化活動有聲有色,文明新風浸潤人心,居民歸屬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。
趙澤旭用真心換取民心,在基層一線踐行“對黨忠誠、服務人民”的錚錚誓言。她以執著奉獻的“初心紅”,繪就社區治理的“民生畫卷”,讓黨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,讓為民服務的初心在基層沃土上結出更豐碩的果實。
(記者 梁澹云)